欢迎来到淮南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军魂永存 一位志愿军老兵的“烽火岁月”

发布日期:2023-11-10 17:05来源: 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作者:市军休所阅读次数:字体【  

1933年8月1日,中国工农红军成立!那一天,中国人民解放军有了自己的节日!

那一天,周文在黑龙江省富裕县出生了。从那一天开始,“八一”便成为他的独特标记,在他的生命里打上了红色的烙印。

在那场举世瞩目的抗美援朝战争中,周文在枪林弹雨中用鲜血铸就军魂,在峥嵘岁月里用忠诚书写人生,在战火纷飞中用铁骨谱写诗篇……


保家卫国,他手握钢枪跨过鸭绿江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一曲战争壮歌穿越时空隧道,带来一段永不磨灭的记忆——周文回忆:这是人民军队对党、国家和人民的无限忠诚,甘愿奉献一切的爱国主义精神。

1950年,美帝国主义将战火燃烧至鸭绿江畔。17岁的周文响应党中央毛主席“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号召,穿上军装,手拿钢枪,成为了一名“最可爱的人”。

新兵营里的战前训练异常紧张,从队列、射击,到投弹、单兵战术动作,周文和战友们积极训练,苦练杀敌本领。很快成长为一名合格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

通过3个月艰苦集训,周文写下决心书,从个人到班、排、连,向上级申请入朝作战。

1951年1月某日晚,周文随部队在夜幕中悄悄地通过鸭绿江大桥,踏上朝鲜大地。行军路的两旁弹坑密布,残垣断壁,一片废墟,有的地方还在冒着硝烟;敌机更是不时在上空盘旋,嗡嗡作响,不断地投下照明弹、炸弹,连带机关枪扫射。

北朝鲜山高、雪厚、天寒地冻,零下20度的气温让路面结上了厚厚的冰层;小路林深路窄,雪深过膝,坑洼难行,攀登悬崖峭壁更难。部队日宿夜行,徒步行军20多天到达尹兴里,周文被补充到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27军81师241团侦察通信连。接受政治思想教育,苦练技术战术,表决心,迎挑战,随时准备完成战斗任务。

经过三天急行军,周文随队进入梧桐谷地区隐蔽待命。此时,敌人远程火炮不时打来,常有零星炮弹在附近爆炸,敌机的空袭也多了不少。


铁血丹心,他不辱使命发扬过硬作风

1951年4月22日,日落时分,第五次战役开始了。241团向当面之敌发起进攻,突破敌人前沿阵地,冒着敌人密集的炮火拦阻射击前进。天明后,他们又冒着大批敌机的轮番轰炸扫射,前仆后继,以排山倒海之势,继续勇猛地向前推进,打的李承晚伪军丢盔弃甲,拼命奔逃,溃不成军,成群的俘虏一批接一批地押向后方,丢弃的武器弹药等装备物资随处可见。

战机稍纵即逝,不容半点闪失!周文随部队边打边追击敌人,一路翻山越岭、遇水趟河,一天一夜连续追击逃敌240余里,累的两腿酸软,浑身无力,有时稍一停顿就睡着了。据战后通报,周文和战友们打垮李伪军2个师,歼敌4000余人。

战争是残酷的,流血牺牲是常有的事,既然选择上前线,周文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

入朝以后,周文身上多处生疖疮,边愈边生,常有十多个,大如鸡卵。行军中,衣服常被脓血粘在皮肤上,腋下淋巴肿大,疼痛难忍。但无论怎样的痛心切骨,周文都咬着牙坚持着……第五次战役第一阶段结束,周文和战友们在惠山休整十多天后,向东线转移,行军六七天,五次战役第二阶段开始,继续追击敌人。

进攻战斗快速向前推进,五六天时间已接近三七线,部队的穿插任务完成,奉命向后方转移,周文奉命将团政委李辉的电话线撤回后,部队已经撤离,只剩下排长蒋仁财和班长宋文祥在等他。他不顾身体伤痛立即背起装备,随队转移。

西门子总机、一部电话机、一拐子(400米)电话线……40多公斤重的装备压在肩头,这比生命都重要!周文翻山涉水,以野菜充饥,不顾伤痛,一路急行军,第二天中午追上部队。随后,241团后撤到金城川以北的小滴沛洞地域设防待命。因带病坚持战斗,作战勇敢顽强,圆满完成通讯保障任务,周文以吃苦和担当,荣立个人三等功。


浴血疆场,他舍生忘死铸就铮铮铁骨

中国人民志愿军靠着“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迸发出强大的战斗力,勇往直前、视死如归,攻必克、守必固,所向无敌!无论情况多么危机,环境多么艰苦,他们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1951年8月中旬,师部命令241团立即到黑云吐岭换防,组织阵地防御。

那是一个高500余米的小山峰,面积不足3平方公里,却是阵地的制高点,更是敌我双方反复争夺的焦土战场!

阵地上构筑挖掘荫蔽工事,上面覆盖数层圆木土石,但扛不住敌人最多一天500多枚航空炸弹、燃烧弹,30多万发炮弹的轮番轰炸……原本葱葱郁郁的茂密森林被打成一片焦土,碎石灰土没过脚腕,每一平方米的脚下都有上百块弹片。

通讯排即使将总机设在比较隐蔽的地形上,也常遭敌人炮火的袭击。敌机昼夜空袭频繁,通往团前方指挥所电话时通时断,通讯排仅留排长、班长和一名战士看守总机,副排长王寿南带领周文和另外一名战士负责检修电话线路,仅接通三次,且刚接通又断,很难保障畅通。

战士们坚守黑云吐岭,由68军某部换防,撤出战斗,经数天到达温川郡五方德里驻防修整。

1952年5月,通信连奉命去元山修筑坑道,任务是装卸汽车搬运被覆坑道的圆木。尽管没有参与一线作战,但周文心里始终铆着一股劲:所有的付出,都是为了战争的最后胜利。他和战友们白天休息睡觉,夜间出车搬运。在敌人夜航的轰炸机扫射的威胁下,沿着山高、路窄、坡大、弯多的路上乘汽车搬运木材,时有险情发生。几个月下来,周文虽然衣磨破、肩红肿、手脚多处碰伤,但从未叫苦叫累。因表现优异,1952年7月周文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完成搬运任务回到连队,通信连开始做回国准备工作。周文奉命参加连组织的设营小分队,主要负责查看连分配给班的住房,迎接班的到来,为他们打烫脚水、饮用开水和饭菜,有时帮助战友烘烤衣物、鞋子。等到战友们入睡后,他又随设营小分队再出发。因出色完成坑道作业和设营任务,周文再次荣立个人三等功。


凯旋而归,他继承传统永葆军人本色

在战争的考验中,正是无数英勇无畏的志愿军战士,用血肉之躯筑成的钢铁长城,才取得了胜利!在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里,是党把周文培养成革命军人和共产党员,是党和人民给了我人生征途的很高荣誉,我要感恩共产党,永远听党话、跟党走。

长途行军10余天后,小分队到达了鸭绿江边的朝鲜满浦,对面就是中国集安,走过大桥,踏上祖国大地,去掉伪装,周文和战友激动地大声高呼:“祖国万岁,我们回来了!”

风雨如歌,每每回忆起这段难忘的抗美援朝经历,周文都无比激动。

对于他来说,在朝战场上的两年,经受了血与火、生与死的严峻考验。那段战火纷飞的日子,既是光荣历史,也是峥嵘岁月,让他从农民成长为一名革命军人和共产党员,时刻激励他自强不息不断努力向前。作为一名志愿军老兵,除了更加怀念当年冒着敌人飞机大炮、枪林弹雨,将热血洒在朝鲜土地上的战友,周文更多的是对那段烽火岁月的深深感怀。抗美援朝战争已经过去多年了,如今祖国繁荣昌盛,和谐社会充满阳光,正是他们这―代人为之奋斗的目标!周文始终坚信,祖国会越来越强大,中国的未来会更加美好!他也一直严格要求自己,永葆革命军人本色,做合格共产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