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洪甫同志先进事迹
吴洪甫,男,1941年4月28日出生,河北省广宗县件只乡槐窝村人,1959年12月入伍,1965年2月退伍,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地空导弹部队二营服役,荣获国家一等功,回乡后务农至今,2004年开始享受优抚待遇。日前,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王沪宁在《光明日报内参》上对吴洪甫先进事作出批示。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解放军报等中央媒体,河北日报、河北广播电视台等省内媒体先后报道了他的先进事迹。
一、表现突出、屡立战功
2014年7月23日-28日在中国空军某部,吴洪甫应邀参加了"毛主席接见空军英雄营50周年"纪念活动,文艺晚会上演出了按吴洪甫事迹编排的小话剧,并邀请他上台发言。回忆那段难忘的经历和振奋人心的场面,老人不禁心潮澎湃,往事历历在目。
吴洪甫1959年参军,经严格刻苦的训练,他成了一名出色的标图员和一级歼机技术能手,具体负责导弹的发射定位工作,给导弹提供目标准确位置、距离等数据,所以,标图员又有导弹上的"眼睛"之称。1962年9月9日,一架美制"U-2"高空侦察机由平漂岛上空窜入江西省鄱阳湖上空,8时32分进入二营火力范围,吴洪甫迅速把"U-2"飞机的航迹标在标图板上并传给指挥部。随着营长岳振华一声令下,三枚导弹直冲云霄,"轰"的一声巨响,敌机瞬间便被击落,这是世界上首次用导弹击落U-2飞机。空军司令员刘亚楼等领导迅速赶到现场慰问二营官兵,并给吴洪甫等人记大功一次。周总理来电祝贺:"很好,这是个伟大的胜利,看来美国的空中王牌并不可怕嘛!"
"U-2"飞机被中国军队击落后,狡猾的敌人提高了警惕,美方电子专家又在"U-2"飞机上安装了对付地空导弹的预警装置--小型机载雷达。部队向二营官兵提出了更为惊人的要求,让他们用8秒钟把所有参数准确发送给引导技师,并要求精益求精,而按科学理论推断正常运作时间最短也要18秒,尽管如此,在班长指示后,为确保万无一失,吴洪甫等技术人员提出可以用4秒钟完成,并且不能打开制导雷达天线,在只用目标指示雷达严密监视敌机的状态下,以4秒钟时间极快地将计算结果迅速传达给引导技师,在发射后的2至3秒内还要迅速打开制导雷达控制导弹。为了超常发挥突破4秒,以吴洪甫为主的地空导弹关键技术人员被营长关在狭小的指挥车内搞技术攻关,这一攻就是十几天。吴洪甫等战士经过500多次的开机试验,终于以3秒钟的超极限时间把所有参数准确发送给引导技师,从而使导弹部队把打开天线到导弹升空(共15个动作)的时间压缩到8秒以内完成。从1963年以后,吴洪甫所在部队先后在江西上饶、福建漳州、广西凭祥上空无一失败地以3秒钟将RB57-D、RF101及无人驾驶飞机击落。很快,这一消息传遍了全国、震惊了世界。从此以后,我国进入了和平年代也很快取得了制空权。
1964年7月23日,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人民大会堂亲切接见吴洪甫所在营部全体指战员,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唯一的一次成建制接见一个营级单位,周总理第一个和吴洪甫握手。当晚,周总理还设宴款待了吴洪甫等功臣。陈毅风趣地说:"我们是用竹竿把老美的东西捅下来的"。据统计,该营先后有217人次荣立个人一等功,曾走出9位将军。半个世纪后,为了纪念这一殊荣,部队特邀部分战友(一等功获得者50人)参加了精心安排的纪念活动。
二、立场坚定、严守机密
1965年2月,吴洪甫等24名一等功臣就要退役了,营长岳振华把他们召集到一起,开了一个"特殊"会议。会上强调了"两个务必",即务必不能因地方没安排就闹意见;务必不能泄露军事机密和国家机密。回到家里后,他始终保持革命军人的本色,隐姓埋名多年,为国家保守军事机密。即使在儿子致残、母亲瘫痪、妻子股骨头坏死,日常生活举步维艰时,他也守口如瓶,从不向家人提当年战斗经历,更不用说向政府提要求了。刚回到家乡,那时关于中国击落"U-2"及美国无人驾驶机的故事,地方上传的很离谱,村里有些人多次到家里要他证实或者讲一讲细节,但他总是说自己一直在后勤部门工作,这些事一点也不清楚。直到2005年,偶然在一本《军事杂志》上看到老营长岳振华讲述击落"U-2"高空侦察机的战斗经过,才发觉保密期早已过去,才向别人讲述了这段难忘的经历。
乡亲们近些年渐渐知道了他打"U-2"的英雄事迹。许多村民感到意外,想不到英雄就生活在他们中间。常有人劝他,让他拿着立功证书找领导给孩子安排个像样的工作,改善一下家庭生活条件,他却说:"咱是庄稼人,靠种地吃饭不丢人"。直到今天,他仍过着简朴的生活,他和老伴儿最常吃的是咸菜疙瘩,最常穿的是武装部发的纪念衫。以他为原型改变的情景剧《忠诚》演出后,部队官兵深受震撼。在北京负责接待他的干部心疼他,大伙儿凑了3000元钱委托原空军副参谋长陈辉亭给他。
回乡后的吴洪甫仍然住在年久的旧房子里,坦然当农民,干农活。只是,他一直怀念兵营的生活,关注着部队的信息。2016年元旦,得知火箭军成立的消息时,他兴奋得好几个晚上睡不着觉,他为祖国的富强感到骄傲、自豪。
2012年,吴洪甫被评选为"邢台好人"后曾接到一位退伍军人的电话:"洪甫同志你好,你是否想过向有关部门争取一些物质补偿?"吴洪甫意识到,这个问题很严重,他郑重地说:"这位老弟呀,咱可是人民子弟兵,要多想想国家和人民。" 在国家、群众和自身利益的考量上,吴洪甫体现了军人本色。
三、无私奉献、乐于助人
吴洪甫热心、善良,对村里的工作,他总是带头支持、响应。90年代初,村集体计划流转村里闲置的沙窝地搞特色种植。因为不了解土地流转,村民们大都持观望态度,谁也不签合同,吴洪甫第一个站了出来,"这是好事,我支持",他还给大伙儿做思想工作,"沙窝地在咱们手里生不出金蛋蛋,流转给合作社经营,咱们每年吃红利,不亏"。村西路口常年有人扔垃圾,吴洪甫就主动要求"承包"村西口的卫生,每天清扫,已经坚持了多年。看到路上哪有坑洼,吴洪甫就带上煤渣和铁锹,不声不响地填平。
1979年,吴洪甫7岁的儿子被小伙伴误伤左眼,如果不及时做手术,有失明的危险。小伙伴的家长来了,送来东挪西借的200元钱和几十斤粮票,但这只是杯水车薪。"伤了人,就得管到底"家里的亲戚众口一词。吴洪甫却犹豫了,他深知农民的苦和累,他不忍一次事故让对方倾家荡产。"别难为人家了,咱受过部队的教育,事该咋办,得有分寸……"。一天晚上,他横着心,把老伴儿拽到屋子角落里,可话没说完,老伴儿就哭着跑了出去。吴洪甫借遍了亲朋好友,还是没有凑够手术费。出院前一天,吴洪甫坐在儿子床前,握着儿子的小手,一夜未合眼。由于治疗不彻底,孩子的一只眼失明了。"老吴能委屈自己,委屈亲人,却见不得别人作难",事隔多年,槐窝村老支书杨洪文记忆犹新,他说,吴洪甫前半生是英雄,后半生更是英雄。
四、弘扬精神、发挥余热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为发扬英雄精神,凝聚正能量,多次组织报告团,深入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中小学校巡回演讲英雄事迹,"学英雄、讲奉献"活动持续不断。吴洪甫老人经常到学校给学生讲述当年部队官兵苦练本领、为国杀敌的英雄事迹,激励青少年奋发图强,报效国家。2011年7月,被广宗县文明办评为广宗好人;2012年8月,被邢台市文明办授予"邢台好人"称号;2018年9月,荣获中国好人榜助人为乐好人称号。